-
沉痛悼念陈家镛院士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创刊人之一 ,历任学报英文版主编、荣誉主编,我国著名的湿法冶金学家、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家镛院士,于2019年8月26日晨在京逝世,享年98岁。
陈家镛院士1922年2月17日生于四川省金堂县,1943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重庆)并留校任教,1947年公派赴美留学,1949和1951年分别获伊利诺伊大学化工系硕士和博士学位。1952年,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伊利诺伊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1954年初受聘到美国杜邦公司薄膜部约克斯研究所任工程师。1956年8月,陈先生毅然放弃优厚待遇举家回国,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名过程工程研究所),曾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陈家镛院士是我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化工学科开拓者之一;从事冶金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和矿物分离、生化工程、粉末材料等领域的研究。他率先开展湿法冶金新工艺和新流程研究,将化学工程学新原理和方法用于湿法冶金过程的研究开发,为中国湿法冶金学和工业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对云南东川汤丹低品位铜矿、云南墨江氧化镍矿及进口高砷钴矿的湿法冶金研究,提出了加氢还原、加压氨浸等新技术,开创了我国湿法冶金的先河,成功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应用,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对有色金属的迫切需要。他以创新的多学科交叉思路和机理性的模型化方法,开展多相化学反应器及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对多相搅拌槽反应器、环流反应器、滴流床反应器及其工程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反应器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成果有力推动了化学工程学科和化学工业技术的深入发展。针对有色金属共生矿分离提纯的难题,他致力于分离科学和工程的研究,进行萃取分离科学与工程研究,在胺类萃取剂溶剂化萃取和协同萃取的理论和工程研究方面取得巨大进展。他将分离新技术用于生物化工、医药化工、环境化工中的复杂萃取体系,开发了多种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离新技术。他还研制成功多种涂层复合粉末、超细粉末、陶瓷粉末,为国防工业及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陈家镛先生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化工科研和化工教育事业, 成果卓著,桃李满天下!在科研领域里,先生辛勤耕耘硕果累累,享有崇高声誉。作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之一,在学术上他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恩师,生活上,他是和蔼可亲关心体贴的长辈。陈先生他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孜孜不倦、毕生以求的科学探索精神,严肃认真、自强不息的工作态度,谦虚谨慎、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是我国后辈科技工作者的楷模。
陈家镛先生长期以来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播和科技期刊的出版工作, 80年代初与我国精馏专家余国琮院士发起创办《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生前长期担任《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主编,并曾任《化工学报》编委会委员、顾问委员,为《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和《化工学报》两刊的发展尽心竭力,为推动我国化工科技传播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家镛先生的逝世,是我国化工教育界和科技界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的重大损失。学报英文版编委会和编辑部为失去陈家镛先生这位良师益友深感悲痛。
我们将永远铭记先生的教诲,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努力办好刊物,以不负先生期望。
陈家镛先生千古!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编辑部
2019年8月26日